新闻中心
8月12日在工程公司六楼会议室,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孔耀祖博士为非开挖职工开展了管道修复技术培训交流会,同时参会的领导还有公司沈斌总经理、何高峰副总经理、总工办的郭汉军以及其他单位施工技术人员等。陪同孔耀祖博士到访交流的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马保松教授、曾聪博士等。
在2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孔博士系统介绍了当前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概况和他所主导的新技术的前景情况。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是传统的内衬法,这是使用得最早的一种非开挖地下管道修复方法,适用于各种地下管道的修复。新管可以是由聚乙烯管预先对焊而成的连续长管,也可以是一节一节的短塑料管、玻璃管等,在工作坑连接后分别送入旧管道内。管内人工对口焊接,管顶钻孔注浆。在管径800mm以下小管可采用“列车推进法”如图,这种施工推力随着长度增加而增加;在管径800mm以上大管道可采用“单管推进法”如图,这种工艺每次只推进一节短管。如这种方法可用于旧管中无障碍、管道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当修复的管道对坡度有一定的要求时,如污水管道,则需要有塑料或钢制的定位器或间隔器。灌浆时,间隔器还可保证新管居于旧管的中间,形成均匀的环形间隙。
在这次培训上孔博士主要介绍的是软管内衬法,是在现有的旧管道内壁上衬一层浸渍液态热固性树脂的软衬层,通过加热(利用热水、热汽或紫外线等)或常温使其固化,形成与旧管道紧密配合的薄层管,管道断面几乎没有损失,但其流动性能大大改善了。软衬法的施工方式有2种,翻转浸渍树脂软管内衬法和CIPP拉入法树脂内衬法。
在交流环节中,公司领导及技术人员对于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地大博士做了比较充分交流讨论:
(1)如何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不同工艺的特点以及施工地点的地形结构,如何能够选择适宜的工艺;
(2)考虑工期长短、施工环境的要求、考虑对周围管线的影响。例如裂管法对周围管线存在的影响有多大;
(3)造价问题,造价是甲方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也会影响我们施工中的选择。能够把造价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呢,将是该项技术能否被普遍应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