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星火延续守阵地,不取胜利绝不退——下沉社区工作纪实三
来源:党委工作部 时间:2020-03-08 17:03:22
浏览人数:5358人
蔓延的疫情无疑是一场对党员凝聚力的重大考验,目前的武汉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每个人都在渴盼着最后的胜利。长久持续的疫情并没有让誉城千里公司的党员们热情降温,下沉社区工作开始后,疫情防控任务愈加艰巨,工作量成倍增加,党员们却坚定地高举星星之火,守在自己阵地丝毫不松懈,为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筑牢安全防线。
以奉献守一座城 童洋和一直守在社区的党员不同,他并不“专一”,在下沉的洪山区卓刀泉街保利拉菲社区与项目建设现场来回奔走,而这也注定了他忙碌的脚步要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白马驿站方舱医院及汉口北方舱医院的建设都是集团重点项目,他身在社区,一忙碌完社区工作,就关注集团施工进度,只要有需要,他就会抽出时间到项目现场去帮忙。当然,在走之前他都会提前部署,安排好社区的工作,不让社区人员因为他的不在而打乱工作步调。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白马方舱竣工电路图是出自他手,而在社区,他经常是刚买完、发完药品又去搬运团购物资,300斤的米面油盐,他一人全包,挨家挨户分发。当问到,这么来回跑,又干着干那累不累时。隔着口罩没有人看到他的表情,只能他的眼睛里看到透出的坚定。他说:“疫情期间,身在武汉的哪一个人不累?咱们党员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那是荣幸。”
事实的确如此,他确实想多奉献一些。疫情至此,他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党员的责任。国家的难关、城市的萎靡,都需要无数他们这般肯奉献的党员去助力,才能够早日走出来。所以他在做好自己防护的同时,既活跃在社区防疫工作第一线,又为项目建设挥洒热血,牢牢守住这一座城,为能够早日彻底解救人民群众,彻底打赢这场战疫而奔波。
如同往常一样,他一到社区就着手排查工作,一一研究居民们上报的数据,开始统计需要购买的物资。这样的工作他已经进行了近一个月,每次分发社区团购物资都是好几百份,他一点都不嫌累,还表示,疫情在,他就在,社区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说枯燥那肯定是有的,毕竟是习惯迎接全新挑战的人。但比起在集团时候的忙碌,社区里的工作并不“逊色”,他经常是时刻都围着居民转,这个的东西还没送到,那个的要求又发送过来,他没有一丝休息的机会。
不过即使在这样的紧张时刻,他也有“消灭”枯燥的好法子,那就是打电话。每天,他都要联系社区里的“重点关注”对象,一位术后患者,一个新生儿家庭。他知道,比起物资上的需求,特殊家庭的心理需求更多一些,所以每次打电话他都会多说上几句。有时候是关心患者的恢复情况,甚至会调侃患者“不要吃太多,会胖”;有时候是跟年轻的父母沟通育儿经验,说一说自己小孩曾经的趣事。
在跟他沟通的时候,两个特殊的家庭总是传出笑声,好似丝毫没有因为被疫情影响到,特别是新生儿家庭,原本因为孩子的吵闹已经使他们焦虑不已,疫情期又有很多不方便,家人们都带着情绪,好几次都要大吵起来,他的及时疏导避免了很多问题。

班永康
人在岗在站如松 王震东的武昌区首义路街街武南村社区站岗工作也依旧在持续,他笑着说:“没有一个党员像我这么如‘老僧入定’。”
是的,他的社区工作和他人比起来比较特殊,是在武南一村八成楼路口执勤。守着岗位,他站了一个多月。要知道,这是一位年轻的“90后”,而他的执勤时间也正是平日里他最为休闲的时候,晚上9点到凌晨整点。
游戏中的好友正在酣战时,他穿着防护服在冷夜里盯着空荡荡的马路;各种社交APP里涌现趣事的时候,他带着口罩一动不动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时间久了,他都忘记自己是年轻人了,在最热闹的时候离开,好像慢慢脱离了年轻人的圈子,等到他有时间,大家都休息或者做其他事去了。可就是这样的寂寞,他硬生生抗住了,每天准时准点出现在在空无一人的路口,查验偶尔往来的几个人。更多时候,是整整三个小时没有一人经过。
“党员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这句话伴随着王震东度过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深夜,他虽年轻,却也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贯彻共产党员精神,做合格的党员。今天,他又站在了岗位上,这又将是一个过于宁静却有意义的夜。
王震东
服务群众终不倦 王崧作为洪山区洪山街双建社区的下沉党员,明明是将近知非之年的岁数,却在社区里受到不少委屈。在公司里习惯了毫无顾忌冲锋陷阵,在社区他却是拿出十二万分的耐心,做居民群众最可靠的“防疫墙”。
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刚开始居民们很不习惯,每天都有很多居民要求出门,苦口婆心解释后有些居民表示理解,但也有些居民仍然不能理解,坚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在前几天,小区有个70多岁的老爹爹烟瘾来袭,一定要出门买烟,正好碰到王崧在门岗值守,他一边劝说老人疫情期间要保护好自己的肺部,为了健康尽量少吸烟;一边告知老人疫情严重,管控社区的重要性。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了半个多小时,老爹爹仍然怒气冲冲,执意要闯岗出去,王崧说:“要不这样,您先回家,您需要什么烟告知我,我帮您去买,买好后送给您。”听到他这句话后爹爹才转头回家。当王崧同志把烟送给爹爹手上时,爹爹讪讪地说道:“你怕我们危险自己跑出去,我们应该支持你们的工作。放心,特殊时候我也少抽烟,疫情不过去,我再也不出去了。”事后王崧同志调侃道:“我平时对家人都没有这么耐心,挺好,疫情让我好好地磨练了耐心,这也是个收获。”
随后,他还没来得及歇息,就接到通知,医护密切接触确诊病人的家属隔离完成要回家。他立马赶到业主下车地点,进行全面消毒才护送业主回家,业主觉得他多此一举,表示自己已经消过毒,他却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委屈他有过很多。很多时候群众都是“不领情”,还有人见到他就躲,说他太好“管闲事”。但他知道若是没有人去做这些事,疫情就不会早日结束,如果必须要得罪人,那就让作为党员的他去,有些原则,绝不因为委屈就不坚持,服务群众,他一定会坚持不懈。

王崧
都知道新冠病毒肺炎死亡人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他偏偏就在危险时刻走出家门,下沉到武昌区紫阳街保安社区,协助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工作。每一天,社区里都有他洪亮的声音,他不服老,更不会在工作显出老态。
发放猪肉、搬运蔬菜,他干的比谁都起劲。有时候一批待分拣的菜有将近400斤,又杂又零碎,他要花好一会功夫才做得完,但他不愿意让人帮忙,坚持一个人默默做完。社区里的老旧楼房没有楼梯,他也早已爬习惯了,还笑称自己不用特意去锻炼了,说不定疫情结束后还能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练出肌肉。
他总说自己年纪确实大了,却绝不会因为如此就麻烦任何人,即使是工作中的伙伴。相反,他还用余热去服务他人。
家人不是不担心,同事也劝他休息,就算他不上,也会有其他人上,还问他:“您老是真的不怕吗”。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告诉大家,没有人不怕死,怕就不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那就太没有意思了。
他是一位党龄相当高的老党员,所以他要求自己必须冲锋在疫情防护的最前线,以敢战敢拼的勇气扛起责任和担当,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淋漓尽致,铸就出一道守护社区安宁的坚固壁垒。


涂新建
埋首苦干守初心 姚家勇忙碌在洪山区关东街保利时代社区也有许多日了,他所在社区和同事们的相比,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他所做的工作也和下沉党员们大同小异,他说:“我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埋头苦干就对了。”
他也的确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始终默默地付出。他的无私奉献温暖了无数社区居民们的心,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他既给予社区支持与帮助,帮助群众买物资、解决需求,在一个个居民楼里留下温暖的背影,也在集团需要他的时候果断冲上另一个前线。
那天汉口北方舱医院结算正式开始,公司里人手紧张,还有许多数据没有落实,有人想到了在社区的他,但又担心他在社区已经很忙,无法再进行更多的工作。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着手安排社区明日要处理的事,没有忙完还带回家中继续登记、沟通,忙到半夜才安排完毕。第二天,他就准时出现在同事们的面前,迅速开始处理结算事宜。
在社区与结算工作之间,他来了又回,但无论进行何种工作,他的初心一如往常,坚定而牢固。扛上党旗、戴上袖标和口罩,他时刻都在“战疫”状态,比起诸多被表彰无数次的党员,他或许真的并不出彩,而他的埋头苦干却不会因此改变。先锋引领冲在前,他将责任实实在在地扛在了肩上,将初心落实到了实际之中。
姚家勇
守护社区何来苦 春日的暖阳下,他背着满满一箱消毒水,脸被口罩勒得变形,汗水倒灌到眼睛里却无法去擦,只能任由眼睛肿成了一条线。这是潘志超的工作实况,也是他每一天的真实状态。
汉阳区江堤街江欣社区相对来说是个超大社区,和其他同样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同事相比,身材结实的他更加容易出汗,一上岗就像是泡在咸水里,全身难受。更辛苦的是,他还要背着40斤的消毒水,日日为社区消毒。每走一层楼,他都气喘吁吁,有时候实在累很了,他就靠在墙上休息几秒钟。
每一次消毒都像是一次“长征”,而长时间进行消毒,消毒水难免浸染,常穿的黑色鞋子已经漂成了黄色。除却消毒,他也要负责物资配送,社区大、人多,其他社区都是按斤计算,轮到他那里都是按吨计算。每一份菜都需要分拣、打包、消毒,再一一送到业主手里,一份不差,每位业主都顺利拿到。当送到最后一份时,他腿脚都有些酸软,同样的话他已经重复了一千多次,肿着的眉眼依旧弯着,任谁看了都会知道,被口罩遮住的脸上定然是挂着笑。
“志愿者同志,我是重症患者怎么买药?”
“志愿者同志,我家里两个老人不方便,你能不能把东西送到我家。”
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居民,对于需要帮助的居民绝不拒绝,小潘会在疫情中为您服务,我是党员,有事找我。”
诚然,大部分时候社区的工作比起在公司要累的多,但他却像是没有感受到,每天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态度,积极为社区每一位居民服务着,问他累不累,他总会回答:“没事,年轻人多干点没关系。”

潘志超
在灾难爆发之时,总有一面旗帜在高高飘扬;在危险来临之际,总有一群人冲在第一线。从前有雷锋,但行好事不问前程,而今有像誉城千里公司党员一样的先锋者。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平凡时刻立足岗位坚定初心,畏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大而无畏担当,小而忘我奉献,挺身而出,豪情万丈。有他们在,疫情又有何惧。
以奉献守一座城
白马驿站方舱医院及汉口北方舱医院的建设都是集团重点项目,他身在社区,一忙碌完社区工作,就关注集团施工进度,只要有需要,他就会抽出时间到项目现场去帮忙。当然,在走之前他都会提前部署,安排好社区的工作,不让社区人员因为他的不在而打乱工作步调。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白马方舱竣工电路图是出自他手,而在社区,他经常是刚买完、发完药品又去搬运团购物资,300斤的米面油盐,他一人全包,挨家挨户分发。当问到,这么来回跑,又干着干那累不累时。隔着口罩没有人看到他的表情,只能他的眼睛里看到透出的坚定。他说:“疫情期间,身在武汉的哪一个人不累?咱们党员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那是荣幸。”
事实的确如此,他确实想多奉献一些。疫情至此,他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党员的责任。国家的难关、城市的萎靡,都需要无数他们这般肯奉献的党员去助力,才能够早日走出来。所以他在做好自己防护的同时,既活跃在社区防疫工作第一线,又为项目建设挥洒热血,牢牢守住这一座城,为能够早日彻底解救人民群众,彻底打赢这场战疫而奔波。


童洋
枯燥之中寻乐趣
武昌区水果湖街黄鹂路社区这一日又迎来了它的“老朋友”,班永康。枯燥之中寻乐趣
如同往常一样,他一到社区就着手排查工作,一一研究居民们上报的数据,开始统计需要购买的物资。这样的工作他已经进行了近一个月,每次分发社区团购物资都是好几百份,他一点都不嫌累,还表示,疫情在,他就在,社区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说枯燥那肯定是有的,毕竟是习惯迎接全新挑战的人。但比起在集团时候的忙碌,社区里的工作并不“逊色”,他经常是时刻都围着居民转,这个的东西还没送到,那个的要求又发送过来,他没有一丝休息的机会。
不过即使在这样的紧张时刻,他也有“消灭”枯燥的好法子,那就是打电话。每天,他都要联系社区里的“重点关注”对象,一位术后患者,一个新生儿家庭。他知道,比起物资上的需求,特殊家庭的心理需求更多一些,所以每次打电话他都会多说上几句。有时候是关心患者的恢复情况,甚至会调侃患者“不要吃太多,会胖”;有时候是跟年轻的父母沟通育儿经验,说一说自己小孩曾经的趣事。
在跟他沟通的时候,两个特殊的家庭总是传出笑声,好似丝毫没有因为被疫情影响到,特别是新生儿家庭,原本因为孩子的吵闹已经使他们焦虑不已,疫情期又有很多不方便,家人们都带着情绪,好几次都要大吵起来,他的及时疏导避免了很多问题。


班永康
人在岗在站如松
是的,他的社区工作和他人比起来比较特殊,是在武南一村八成楼路口执勤。守着岗位,他站了一个多月。要知道,这是一位年轻的“90后”,而他的执勤时间也正是平日里他最为休闲的时候,晚上9点到凌晨整点。
游戏中的好友正在酣战时,他穿着防护服在冷夜里盯着空荡荡的马路;各种社交APP里涌现趣事的时候,他带着口罩一动不动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时间久了,他都忘记自己是年轻人了,在最热闹的时候离开,好像慢慢脱离了年轻人的圈子,等到他有时间,大家都休息或者做其他事去了。可就是这样的寂寞,他硬生生抗住了,每天准时准点出现在在空无一人的路口,查验偶尔往来的几个人。更多时候,是整整三个小时没有一人经过。
“党员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这句话伴随着王震东度过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深夜,他虽年轻,却也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贯彻共产党员精神,做合格的党员。今天,他又站在了岗位上,这又将是一个过于宁静却有意义的夜。

王震东
服务群众终不倦
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刚开始居民们很不习惯,每天都有很多居民要求出门,苦口婆心解释后有些居民表示理解,但也有些居民仍然不能理解,坚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在前几天,小区有个70多岁的老爹爹烟瘾来袭,一定要出门买烟,正好碰到王崧在门岗值守,他一边劝说老人疫情期间要保护好自己的肺部,为了健康尽量少吸烟;一边告知老人疫情严重,管控社区的重要性。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了半个多小时,老爹爹仍然怒气冲冲,执意要闯岗出去,王崧说:“要不这样,您先回家,您需要什么烟告知我,我帮您去买,买好后送给您。”听到他这句话后爹爹才转头回家。当王崧同志把烟送给爹爹手上时,爹爹讪讪地说道:“你怕我们危险自己跑出去,我们应该支持你们的工作。放心,特殊时候我也少抽烟,疫情不过去,我再也不出去了。”事后王崧同志调侃道:“我平时对家人都没有这么耐心,挺好,疫情让我好好地磨练了耐心,这也是个收获。”
随后,他还没来得及歇息,就接到通知,医护密切接触确诊病人的家属隔离完成要回家。他立马赶到业主下车地点,进行全面消毒才护送业主回家,业主觉得他多此一举,表示自己已经消过毒,他却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委屈他有过很多。很多时候群众都是“不领情”,还有人见到他就躲,说他太好“管闲事”。但他知道若是没有人去做这些事,疫情就不会早日结束,如果必须要得罪人,那就让作为党员的他去,有些原则,绝不因为委屈就不坚持,服务群众,他一定会坚持不懈。


王崧
迎“疫”而上无所畏
人到暮年,步履不再如年轻时候矫健,人也不再那么灵活,但为了一些应该做的事,年纪再大,也不会有丝毫迟疑。涂新建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颐养天年是他最舒服的选择,但他偏偏选了最不“舒服”的选项。都知道新冠病毒肺炎死亡人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他偏偏就在危险时刻走出家门,下沉到武昌区紫阳街保安社区,协助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工作。每一天,社区里都有他洪亮的声音,他不服老,更不会在工作显出老态。
发放猪肉、搬运蔬菜,他干的比谁都起劲。有时候一批待分拣的菜有将近400斤,又杂又零碎,他要花好一会功夫才做得完,但他不愿意让人帮忙,坚持一个人默默做完。社区里的老旧楼房没有楼梯,他也早已爬习惯了,还笑称自己不用特意去锻炼了,说不定疫情结束后还能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练出肌肉。
他总说自己年纪确实大了,却绝不会因为如此就麻烦任何人,即使是工作中的伙伴。相反,他还用余热去服务他人。
家人不是不担心,同事也劝他休息,就算他不上,也会有其他人上,还问他:“您老是真的不怕吗”。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告诉大家,没有人不怕死,怕就不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那就太没有意思了。
他是一位党龄相当高的老党员,所以他要求自己必须冲锋在疫情防护的最前线,以敢战敢拼的勇气扛起责任和担当,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淋漓尽致,铸就出一道守护社区安宁的坚固壁垒。



涂新建
埋首苦干守初心
他也的确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始终默默地付出。他的无私奉献温暖了无数社区居民们的心,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他既给予社区支持与帮助,帮助群众买物资、解决需求,在一个个居民楼里留下温暖的背影,也在集团需要他的时候果断冲上另一个前线。
那天汉口北方舱医院结算正式开始,公司里人手紧张,还有许多数据没有落实,有人想到了在社区的他,但又担心他在社区已经很忙,无法再进行更多的工作。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着手安排社区明日要处理的事,没有忙完还带回家中继续登记、沟通,忙到半夜才安排完毕。第二天,他就准时出现在同事们的面前,迅速开始处理结算事宜。
在社区与结算工作之间,他来了又回,但无论进行何种工作,他的初心一如往常,坚定而牢固。扛上党旗、戴上袖标和口罩,他时刻都在“战疫”状态,比起诸多被表彰无数次的党员,他或许真的并不出彩,而他的埋头苦干却不会因此改变。先锋引领冲在前,他将责任实实在在地扛在了肩上,将初心落实到了实际之中。

姚家勇
守护社区何来苦
汉阳区江堤街江欣社区相对来说是个超大社区,和其他同样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同事相比,身材结实的他更加容易出汗,一上岗就像是泡在咸水里,全身难受。更辛苦的是,他还要背着40斤的消毒水,日日为社区消毒。每走一层楼,他都气喘吁吁,有时候实在累很了,他就靠在墙上休息几秒钟。
每一次消毒都像是一次“长征”,而长时间进行消毒,消毒水难免浸染,常穿的黑色鞋子已经漂成了黄色。除却消毒,他也要负责物资配送,社区大、人多,其他社区都是按斤计算,轮到他那里都是按吨计算。每一份菜都需要分拣、打包、消毒,再一一送到业主手里,一份不差,每位业主都顺利拿到。当送到最后一份时,他腿脚都有些酸软,同样的话他已经重复了一千多次,肿着的眉眼依旧弯着,任谁看了都会知道,被口罩遮住的脸上定然是挂着笑。
“志愿者同志,我是重症患者怎么买药?”
“志愿者同志,我家里两个老人不方便,你能不能把东西送到我家。”
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居民,对于需要帮助的居民绝不拒绝,小潘会在疫情中为您服务,我是党员,有事找我。”
诚然,大部分时候社区的工作比起在公司要累的多,但他却像是没有感受到,每天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态度,积极为社区每一位居民服务着,问他累不累,他总会回答:“没事,年轻人多干点没关系。”


潘志超